欢迎来到石家庄冀联医学院网站!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

  医学百科 当前位置: 石家庄冀联医学院|石家庄冀联医学中等专业学校 >> 医学百科 >> 浏览文章

医学营养专业好不好就业?-石家庄冀联医学院


3+3医学营养专业介绍-石家庄冀联医学中等专业学校

医学营养专业好不好.png

   还在纠结选什么专业好就业?医学营养专业绝对是个宝藏选择!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推进,从医院临床营养到社区健康管理,从母婴营养指导到慢性病膳食干预,市场对专业人才需求暴增!不仅能进三甲医院当营养师,还能在健身机构、养老社区、食品企业发光发热,越老越吃香,现在报考就是抢占职业发展快车道!

一、学制

学制:三年            

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现代医学、营养学和食品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熟悉相关疾病的营养防治、熟悉营养与食品卫生检验、食品卫生监督和管理等营养相关领域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人才使用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医学、营养学和食品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相关疾病的营养防治、营养与食品卫生检验、食品卫生监督和管理等基本能力。

(二)专业面向岗位(群):

在城镇医院、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各级医疗单位从事临床营养工作,或在卫生行政部门从事食品卫生检验、临床营养支持技术、卫生监督与管理等工作。

(三)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详见附表1)

1.知识结构:

(1)基础知识:掌握与营养专业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熟悉国家预防工作中与医学营养相关的方针、政策与伦理、法律要求。

(2)专业知识: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营养学和食品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营养相关疾病的原理、诊断、治疗原则,掌握其营养治疗原则;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和中医食疗;熟悉营养与食品卫生检验、临床营养支持技术、食品卫生法规和卫生监督与管理。


(3)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

2.能力结构:

(1)职业技术能力:具有对人体营养状况及膳食营养进行评价、管理、指导的能力;具有对常见的以及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病开展预防性的饮食营养指导的能力;具备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能力、以及营养食品的开发设计与评价的能力。

(2)职业关键能力:具有一定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达到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要求水平;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达到高校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水平。

3.素质结构:

(1)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敬业爱岗、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知识。

(3)业务素质:能够正确、熟练掌握医学营养和食品安全相关技术,具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能够开展疾病预防教育,初步具备科研能力。

(4)身体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乐观、宽容豁达的胸怀,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规范的言行举止,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协作能力。

四、专业核心课程介绍

1.临床营养学  

总学时:78学时,其中实践6学时。内容:临床营养主要包括基础营养、临床营养总论和各论三部分。包括第一部分主要是营养素、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食品安全与膳食结构;第二部分是关于营养状况的评价及肠内外营养;第三篇分述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胃肠道、肝脏疾病、儿科等疾病的营养治疗。从而让学生能掌握更多与营养状况联系密切的各科疾病,指导人们进行营养治疗。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食品卫生检验学

总学时:84学时,其中实践12学时。内容:食品卫生学主要研究食品中存在或从环境可能进入食品、能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和因素及其评价方法、预防与控制措施,以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证食用者安全。研究食品的污染问题、各类食品的卫生问题、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及预防和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食品检验是运用微生物学的理论与技术,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特性等,建立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和确定食品卫生的微生物学标准。

3.健康教育学

总学时:54学时,其中实践6学时。内容: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教育学就是研究如何通过教育的手段,对人们进行健康知识的培训等,使人们能够真正领会健康的含义。 首先介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内涵及其发展。其次分别介绍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法、健康教育的相关学科及规划设计与执行。讲述不同场所与人群(社区、学校、医院、军队、生殖、职业、老年人)的健康促进工作,并通过慢性病防制、危险因素调查以及高血压、吸烟、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等具体例子,阐述健康教育在慢性病和急性病的控制、危险因素干预方面的重要作用。

4.营养学导论学

总学时:84学时,其中实践12学时。内容:营养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主要研究膳食、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指导人们进行合理营养。即通过合理的膳食和烹调加工,向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保持各成分间平衡,以满足人体健康的营养需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指导人们如何更好的保持自身健康。

5.中医食疗学

总学时:72学时,其中实践9学时。内容:主要包括总论、食物的性能与应用和疾病食疗三部分。主要是从中医学角度来分析疾病,并进行食物与中药结合的治疗。本课需要以中医学基础和中药学作为基础理论指导,从中医方面分析不同体质人群的食疗方案,重点要掌握各类食物的性味及功效主治。在此基础上学会常见内、外、妇、儿、皮肤等常见疾病的食疗。

五、时间分配(按周)

全教学过程安排146周,其中教学118周(含毕业实习40周,考试4周),入学教育2周,毕业教育1周,假期22周,机动3周。

学年

教  学  时  间

入学/毕业教育

假期

机动

总计

教学

实习

考试

小计

36


2

38

2

11

1

52

38


2

40


11

1

52


40


40

1


1

42

总计

74

40

4

118

3

22

3

146

、教学进程表(见附表2)

、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造精神及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本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实验、实训、见习、专业技能培训、毕业实习。其中,实验、实训、见习在课程教学中安排;毕业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学年,共40周。

 

 

八、课程设置及学时比例表

课  程

学 时

比例(%)

课  程

学 时

比例(%)

教学总学时

1926


公共课

528

27.4

政治课

144

7.5

专业基础课

840

43.6

体  育

54

2.8

专业课

558

29.0

实践教学环节占教学活动总学时的百分比

(实验实训学时+实习周数×40学时/周)/(教学总学时+实习周数×40学时/周)×100%=55.1%

九、综合实训计划表

序号

类 别

教学内容

开课学期

实践时数

1

入学教育

专业思想教育、学校管理教育、校风校史教育、各种校规、学习方法、专业概述

1

1周

2

军    训

队列、内务、纪律、国防教育

1

2周

3

社会实践

社会调查、护理专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社会公益活动到养老院做义工、护工等

1~4

2周

4

毕业教育

角色转换、爱伤沟通意识、查对观念、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文明离校教育、毕业生事迹报告会、模拟招聘会

4-6

1周

十、成绩考核与毕业

成绩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等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成绩考核分考试、考查两种,凡教学计划规定开设的各门课程均需要进行考试或考查。考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及课程结束后分别进行,考试安排在每学期末进行,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记入学生档案,60分为及格。

1.毕业考试:毕业考试科目为临床营养学、食品卫生检验和食品毒理学。

2.毕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考查全部及格,准予毕业。

附表1  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解表

1.知识结构

知识类别

知识内涵

课程设置

公共

基础

知识

 

思想政治理论

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具有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常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英语知识

基础英语知识

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知识

办公自动化应用能力

计算机

医学

基础

知识

中医基础知识

中医对人体脏腑器官的认识、如何分析四诊搜集的资料运用多种辨证方法分析疾病及总的治疗原则和规律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基础和中医诊断学)

中药基础知识

中药的性能功效及主治,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正确的配伍来应用于人体

中药学

基础医学概论知识

人体各器官系统的位置及生理病理情况

临床医学概论(包括解剖组培学、生理病理学)

化学知识

关于各类化学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

医化、分化、生化

统计学知识

关于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及如何搜集资料进行数据的整理及分析,细致观察人们健康的状况

卫生统计学

专业

技术

知识

现代医学知识

关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学基础(视触叩听和化学检查)、流行病学、急诊学及内外妇儿科常见疾病的知识

临床医学概论(包括解剖组培学、生理病理学)

医学营养专业知识

简述营养学知识,研究膳食、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指导人们合理膳食以保证机体营养素间平衡

营养学导论

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患病人群的膳食结构,认识到膳食在疾病过程中的影响,指导人们进行正确营养治疗

临床营养学

研究食品的污染、安全、中毒及卫生问题,如何制定具体预防措施。对食品中所含微生物进行科学检测

食品卫生学,食品检验学,食品毒理学

健康教育既有身体健康也有心理健康,进一步详细解释健康的含义,及健康在现代人群中的意义。

健康教育学

食疗的基本原则及规律,常见食物的性能功效,及常见疾病如何进行食疗和药膳。

中医食疗学

从精神、环境、运动、睡眠、饮食等多角度出发,指导人们如何进行养生来增强体质。

中医养生学

2.能力结构

能力类别

能力要素

课程设置

考核标准

英语应用能力

可借助字典阅读英文专业资料及说明书,并进行简单文献的翻译,具有基本日常的口头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

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A级、B级

计算机应用能力

能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软件;能熟练地进行光盘、网络检索、浏览信息、下载文件、收发电子邮件。

计算机

国家计算机一级或二级证书

社交能力

学会如何为人处事,解决人际间矛盾,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创新能力

在学习工作中,能够有创新精神,勇于思考和探索,提出自己见解。

毛邓三及在课程中的启发


语言表达能力

恰当地使用普通话与他人交流;能有效运用信息撰写比较规范的常用应用文,如调查报告、工作计划、研究论文及工作总结等,且书写工整。

普通话及班级文体活动

普通话等级证书

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观察能力

具有对正常人体及不同疾病的生理及病理的观察、分析与判断的能力。

基础医学概论(包括解剖学、组胚学、病理生理学)


培养学生的整体观、辩证观

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中医学的整体观、辩证观,并能应用于医学营养学的实践环节。

中医学


培养学生微观世界的能力

具有分析生物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

生物化学、分析化学


临床中药应用的能力

具有熟悉常用中药的性能及功效,并能应用到日常饮食中的能力。

中药学


运用现代医学知识认识疾病的能力

具有利用现代医学知识诊断与辨别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掌握必要的危重病的抢救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临床医学概论(包括诊断学、急诊学、传染病、内外妇儿科)


认识食品安全重要性并能检查食品安全

具有良好的食品制造与储藏能力,帮助食用者认识到病从口入,会制定一些改善措施,避免人体健康受到威胁。并能检验食品中所含微生物,是否达到国家标准的能力

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卫生学、食品检验学


指导人们正确进行与营养相关的疾病的防治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合理的膳食和烹调加工,帮助人们制定合理的饮食以满足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的能力。

营养学导论


能更多的掌握到与营养状况密切联系的相关各科疾病,指导人们如何正确的进行饮食以避免相关疾病的威胁。

临床营养学


具有对人群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健康培训,在不同场所进行健康促进工作,对疾病进行积极的健康干预的能力。

健康教育学


具有掌握生活中常见食物的性味及功效,并能根据中医基础和诊断,分析不同人的体质及疾病证型,来制定食疗方案的能力。

中医食疗学


了解人们养生应该从多角度出发,包括精神、饮食、环境、睡眠及活动等,从而指导人们如何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能力。

中医养生学


 

3.素质结构

素 质 类别

内 涵 要 求

培 养 途 径

思想道德素质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做遵纪守法和为人民服务的好公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观,具有严谨、务实、诚信、敬业的职业道德。

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课程学习及综合教育活动等。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做遵纪守法和为人民服务的好公民;做“四有新人”,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观,具有严谨、务实、诚信、敬业的职业道德。

文化素质

应用语言文字,清晰地与病人进行信息、思想、情感的传递、表达和交流;具有文学艺术、美学修养,并能够正确认识和分析当今时代有关问题。

在理论和实践课中融入人文知识、人文思维、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

业务素质

具有从事医学营养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具有掌握医学常见病和医学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勇于进取的科学精神,在医院、社区、食品企业等从事临床营养治疗、膳食指导和营养管理以及食品监督管理、各类人群营养评价及公共营养等工作的素质。 

相关理论课,专业技术基础课,专业课以及综合技能实训等。

身心素质

身心健康,能控制自身心理情趣,具有体育卫生和运动保健素养,体魄良好,体能达到规定标准。

体育课、大学社团及校内举办活动